close

 

台灣位處地震頻繁帶...(嗯嗯沒錯又是這句話),接下要說的大家都知道,所以小編不多說了,以下進入正題,帶大家簡單的了解 各種耐震、制震、隔震又減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

▲ 耐震建築(=抗震建築)

為一般建築的施作工法,於地基上打下扎實的基礎,單以主體樑柱結構吸收地震能量,遇到地震時向上傳導的搖動較激烈,可能會造成件物損壞、出入口無法開啟、家具物品掉落等災害。

但依據台灣建築新版法規,即使未採用制震或免震設備的建築,至少都可以承受7級強震高標準的耐震能力,大地震發生時,建築也不會輕易倒塌。

台灣指標建案:一般住宅

 

▲   制震建築(=減震建築)

在建築物的骨架內,加裝特殊金屬材質的制震元件,簡單可分成兩大類,位移型的制震器及速度型制震器,可輔助主結構吸收能量,減少位移、搖晃程度、變形等問題,像是日本新日鐵VEM黏彈性阻尼器、美國Taylor油壓阻尼器。遭遇大地震時,制震器會率先發揮功能,使主結構本身不至於損壞,地震過後僅需針對制震器進行檢測,若制震器有所損壞再進行更換即可。

台灣指標建案:仁愛帝寶、怡富宜家(點我看介紹)

 

▲   隔震建築(=免震建築)

就是在建築物與混凝土基座之間裝設隔震層吸收位移能量,利用建築物緩和橫向移動,以避免激烈搖動。與耐震構造相比,隔震構造的橫向搖晃程度僅有1/3到1/10、可降低地震搖晃程度3~4倍。
隔震構造建築遇到大地震時,其橫向移動的幅度很大,整座建築有可能向兩旁移動30公分左右,但身處在建築中的我們,只會感覺到輕微的搖晃,吊燈物品也僅會有小幅度搖擺,大大地減輕了地震帶來的災害。

台灣指標建案:信義帝寶、陶朱隱園

 

 

 

▲   老舊建築不符合法規怎麼辦?

若老舊建築如果不合於現在的耐震標準,可在專業技師檢查評估後,選擇合適的補強方法,提高舊建築的耐震能力,但其花費的金額往往也相當可觀,因此許多住戶寧可等待都更或直接換屋。

 

▲   編編小提醒
無論建築使用哪一種建造方式,建築法規都有明訂規範,一般的住宅也能耐得起6-7級地震。若還是特別在意地震的損害,可以選擇有「耐震標章」的建築,耐震標章比建築法規要求得更嚴格,想取得標章必須從建築規劃到施作,全程都有專家監控、符合規範才會給予合格認證。
標章申請建岸:誠果禾樂(點我看介紹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信義代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